date:2025-03-10 15:15:46
德国细胞培养技术专家ibidi实验室再推革新力作!全新自插式微孔插件及预装于培养皿中——3D培养产品重磅推出,为3D细胞模型构建与多组学实验提供更智能的解决方案。作为ibidi中国区官方合作伙伴,我们为您带来第一手产品资讯!
产品大揭秘
这是一款专门为凝胶基质和细胞界面研究设计的硅胶插件
• 细胞凝胶界面,能同时从基底侧和顶端侧进行流体操作
• 独特的无膜设计,确保了对细胞的最佳显微镜观察
• 即用型: 80496预装版(µ-Dish 35 mm, high)即开即用, 也有80499自插式插件
强大的应用领域:
micro-Insert 3D是一种生物相容性硅胶插件,用于在凝胶基质上或凝胶基质中创建细胞界面:
• 共培养:可以把不同类型细胞放在一起培养,研究细胞间的相互作用
• 跨膜转运实验
• 跨膜迁移实验
• 顶端-基底细胞极性检测
• 顶端-基底梯度细胞屏障模型检测
• 细胞迁移实验(如免疫细胞、肿瘤侵袭或转移)
• 3D细胞培养:和水凝胶(像胶原蛋白、基质胶)搭配使用,能模拟体内环境,让细胞在3D环境里好好生长,研究更贴近真实情况
• 活细胞成像:能实时观察水凝胶基质内部或顶部的细胞,清晰记录细胞活动,对研究细胞生长、分化很有帮助
• 免疫荧光染色
规格参数:
技术亮点:
• 独特的内孔设计:3mm的内孔搭配20µl凝胶,能形成平整的凝胶表面,给细胞提供稳定的生长环境
• 卓越的光学性能:没有人工膜,在相差显微镜和荧光显微镜下观察效果超棒,特别适合长期、高分辨率的活细胞成像
• 兼容性超广:各种常见水凝胶都能适配,不管是基质胶还是胶原蛋白,想用哪种就用哪种
• 实验灵活多样:2D、3D凝胶基质实验都能做,还能对实验进行各种个性化调整
• 即用型:预灭菌即拆即用,告别繁琐预处理
产品优势:
micro-Insert 3D可替代传统多孔膜培养插件,通过水凝胶将培养腔分为外室(溶液A)与内室(溶液B)。其无膜设计显著提升相差与荧光显微镜的成像质量,尤其适合长期高分辨率活细胞成像。相比多孔膜,micro-Insert 3D提供更接近体内的培养条件:
• 无硬质表面干扰
• 无人工孔隙结构
• 无刚性细胞界面
独特设计允许直接对细胞及凝胶基质的顶端和基底面进行流体调控。底部粘性层可防止在显微镜载玻片或培养皿等光滑干燥表面发生泄漏。可选两种配置:
• 预装于µ-Dish 35 mm培养皿(货号80496)即用型
• 自插式插件(货号80499),使用无菌镊子,就能轻松将micro - Insert 3D转移到任何实验室器具中。
核心亮点
✅ 低凝胶用量:节省试剂成本
✅ 模拟体内原生环境且显微镜观察效果佳:模拟真实体内条件,无人工膜干扰
✅ 灵活应用:3D培养方案兼具生理相关性与实验灵活性
与传统多孔膜相比,细胞-凝胶界面有哪些优势?
技术应用可能性:
micro - Insert 3D通过提供多种灵活的应用方式,展现出一系列技术检测的可能性。它主要用于在水凝胶顶部构建细胞层,由此形成的细胞界面将培养腔分隔为基底侧和顶端侧隔室,实现基底侧(Basal)与顶端侧(Apical)分区培养。同时,还能轻松实现多种改良操作,例如将细胞或球体/类器官包埋于凝胶基质中。此外,细胞还可在外围培养孔中进行培养,这大大增强了共培养检测的灵活性。
凝胶上的细胞:可在水凝胶表面培养细胞,构建特定细胞层。
凝胶内的细胞:能够将细胞包埋在凝胶内部,模拟更复杂的体内环境。
micro-Insert外部的细胞:允许在micro-Insert外部的培养孔中培养细胞,为共培养实验提供更多选择。
应用案例展示:
免疫荧光
HUVEC在micro-Insert 3D中的大鼠尾部I型胶原上的宽场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在48小时后固定。F-actin细胞骨架用Alexa Fluor 488 - phalloidin(绿色)染色,细胞核用DAPI(蓝色)染色。图像在尼康显微镜上使用20倍物镜拍摄。
大鼠成纤维细胞(Rat1)在micro-Insert 3D中的大鼠尾部I型胶原上的宽场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在24 小时后固定。F-actin细胞骨架用Alexa Fluor 488 - phalloidin(绿色)染色,细胞核用DAPI(蓝色)染色。图像在尼康显微镜上使用10倍物镜拍摄。
大鼠尾部I型胶原(3D细胞培养)中的人纤维肉瘤细胞(HT-1080)在micro-Insert 3D中的宽场荧光显微镜观察。72小时后固定细胞。F-actin细胞骨架用Alexa Fluor 488 - phalloidin(绿色)染色,细胞核用DAPI(蓝色)染色。图像在尼康显微镜上使用20倍物镜拍摄。
活细胞成像
小鼠成纤维细胞(NIH3T3)在micro-Insert 3D中大鼠尾部I型胶原蛋白上的相位对比图像。24小时后,在EVOS显微镜上使用4倍物镜拍摄图像。
潜在应用展望:
还有很多潜在应用值得探索,像构建细胞屏障、研究白细胞迁移、肿瘤血管生成、气液界面培养、共培养以及更复杂的共培养体系等,虽然目前还在验证阶段,但未来潜力无限!
订购信息:
ICP备案号:
沪ICP备15057650号-1
沪公网安备31011202005471
雷萌生物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保留所有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