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号:83613
ibidi推出的专用于膜式细胞培养小室的共聚焦µ-Plate 24孔培养板系列产品
货号 |
产品名称 |
描述 |
包装规格 |
82436 |
µ-Plate共聚焦24孔培养板(专用于Greiner/SARSTEDT多孔膜细胞培养小室),ibiTreat底部处理(TC处理) |
µ-Plate 24 Well for Membrane Inserts Greiner/SARSTEDT (compatible with 24-well-sized Greiner® ThinCert® Cell Culture Inserts and SARSTEDT TC-Inserts):#1.5 polymer coverslip, tissue culture-treated, black plate, sterilized, individually packed |
15 |
82446 |
µ-Plate共聚焦24孔培养板(专用于SABEU多孔膜细胞培养小室),ibiTreat底部处理(TC处理) |
µ-Plate 24 Well for Membrane Inserts SABEU (compatible with 24-well-sized SABEU cellQUART® Cell Culture Inserts): #1.5 polymer coverslip, tissue culture-treated, black plate, sterilized, individually packed |
15 |
82456 |
µ-Plate共聚焦24孔培养板(专用于Millipore多孔膜细胞培养小室),ibiTreat底部处理(TC处理) |
µ-Plate 24 Well for Membrane Inserts Millipore (compatible with 24-well-sized Millipore Millicell® Hanging Cell Culture Insert): #1.5 polymer coverslip, tissue culture-treated, black plate, sterilized, individually packed |
15 |
ibidi µ-Plate 24 Well for Membrane Inserts多孔膜细胞培养小室专用共聚焦24孔培养板
适用于多孔膜细胞培养小室的优化成像24孔培养板
•双位调节机制:无需移除膜小室即可进行显微镜观察*
• #1.5 Polymer Coverslip Bottom聚合物盖玻片底:为膜小室/通透性支撑物提供卓越成像品质
•兼容Greiner、SARSTEDT、SABEU和Millipore的细胞培养小室:具体兼容型号详见下方[兼容性列表]
*本产品不包含膜式培养小室。
图
应用
µ-Plate 24 well for Membrane Inserts膜小室专用24孔培养板采用双位滑动锁定机制,可提供出色的显微镜观察条件,是多种细胞培养应用的理想选择:
跨膜迁移、侵袭和趋化性分析
• 使用膜小室进行的免疫细胞迁移、肿瘤侵袭和跨膜迁移实验
• 研究细胞穿过膜时对化学梯度的定向移动
共培养和细胞间相互作用研究
• 在膜两侧对不同细胞类型进行空间分离培养
• 非常适合研究旁分泌信号传导和细胞间通讯
运输、通透性和屏障功能检测
• 在生理性顶端-基底梯度下,上皮和内皮屏障的完整性
• 跨细胞屏障的分子运输,例如药物吸收和扩散研究
顶端-基底细胞极性
• 上皮细胞和内皮细胞中的顶端-基底极性研究
高分辨率成像和分析
• 通过光学底部进行活细胞成像和实时监测
• 用于高分辨率荧光显微镜的固定和染色方案
• 免疫荧光染色和显微镜检测结果
高内涵筛选(HCS)
• 与自动化成像系统兼容的标准化24孔板格式,适用于多参数筛选
在µ-Plate 24 Well for Membrane Inserts 24孔培养板内的培养小室(Greiner; 0.4 µm孔径)中,原代人支气管上皮细胞(hAECs)在顶端培养20天,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在基底侧于第13天接种的共培养的荧光显微镜图像。细胞核用DAPI(蓝色)染色,HUVECs用抗CD31(Alexa Fluor 488,绿色)染色,hAECs的纤毛用抗乙酰化微管蛋白(Atto 594,红色)染色。图像显示了基底侧(HUVECs)的单层平面(A)和hAECs(顶端)与HUVECs(基底)的z-轴堆叠横截面(B),使用尼康显微镜60倍油镜拍摄。
规格参数
ibidi µ-Plate 24 Well for Membrane Inserts
|
|
技术特点
自动化 · 符合ANSI/SLAS (SBS)标准规格,适用于自动化和荧光扫描仪。单板最多可容纳24个细胞培养小室*。 双位滑动机制 兼容实验室自动化设备(机械臂抓取)。 · 培养位置– 标准小室位置(与底板间距1毫米);推荐用于细胞培养。 · 成像位置– 将小室移至盖玻片上(间距约0毫米);推荐用于显微镜观察。 兼容性 · 兼容Greiner、SARSTEDT、SABEU和Millipore品牌的24孔规格细胞培养小室;具体兼容型号详见[兼容性列表]。 染色和显微镜检 · 由于采用#1.5 ibidi Polymer聚合物盖玻片,具有出色的孔内平整度和整板平整度。兼容染色和固定溶剂以及浸油。 材料特性和处理 · 无自发荧光,无细胞毒性且生物相容性,采用无菌单独立包装。 · *本产品不包含膜式培养小室。 |
每块板最多可放置24个小室,通过推动框架至对应位置即可进行细胞培养或成像操作。具体兼容型号请参见[兼容性列表] 。 |
内容样式5:
Experimental Examples实验示例 B16-F1小鼠黑色素瘤细胞在µ-Dish 35 mm, high 玻璃底培养皿的层粘蛋白涂层表面上迁移的时间片断。使用奥林巴斯X-81显微镜上的 100倍浸入式物镜,在ibidi Stage |
延时TIRF成像显示在µ-Dish 35 mm, high 玻璃底培养皿中转染了 EGFP-Paxillin的突变NIH-3T3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的病灶粘附动态。使用尼康Eclipse显微镜上的TIRF100倍浸入式物镜,在 ibidi Stage Top Incubator Slide/Dish, CO2–Silver Line台式培养箱中采集了12小时的TIRF显微图像。数据由德国汉诺威医学院的 Jonas Scholz 和 Jan Faix教授提供。 |
µ-Plate 24 Well for Membrane Inserts膜小室专用24孔培养板的工作原理
ibidi µ-Plate 24 Well for Membrane Inserts膜小室专用24孔培养板采用双位滑动机制,可轻松在培养和高分辨率成像之间切换。凭借这一创新设计,膜可贴近ibidi Polymer聚合物盖玻片底部,从而实现卓越的显微观察效果,随后可手动将其恢复至标准悬挂位置继续进行细胞培养——确保与常用培养小室的无缝兼容。
ibiTreat与培养小室的兼容性
ibidi µ-Plate 24 Well for Membrane Inserts膜式培养小室专用24孔培养板兼容来自各大品牌的24孔规格膜式培养小室,包括默克密理博(Millipore)、格瑞纳(Greiner Bio-One)、莎斯特(SARSTEDT)和萨博(SABEU)。
ibiTreat具体培养小室[兼容性列表]如下:
请注意:仅上述列出的产品与ibidi µ-Plate 24 Well for Membrane Inserts兼容并支持其全部功能。其他培养小室产品不兼容。本产品不包含膜式培养小室。
相较于标准24孔板的优势
基于多孔膜的细胞培养小室因其多功能性和易用性已成为细胞和组织培养的标准工具。膜式培养小室,也称为细胞培养小室、悬挂式培养小室、通透性支撑物或多孔膜,已在众多细胞培养实验和实验方案中广泛应用并得到广泛认可。典型的应用包括共培养、跨膜迁移和侵袭实验、气液界面(ALI)培养、趋化性、药物转运和屏障功能研究、组织工程以及类器官和球状体等3D培养模型。然而,标准多孔板通常会因以下原因限制显微成像性能:
1.厚塑料底部以及膜与板底之间的较大距离,限制了高分辨率物镜的使用。
2.高自发荧光,干扰基于荧光的成像。
为克服这些限制,ibidi µ-Plate 24 Well for Membrane Inserts (专用于膜式细胞培养小室)24孔培养板通过实现培养和成像之间的无缝切换,填补了这一空白。其独特的设计使研究人员能够将带有细胞的膜贴近高品质的ibidi Polymer盖玻片进行活细胞或终点显微镜成像,随后将其恢复至悬挂位置继续培养。这种双位滑动技术为显微镜观察提供了优化的光学条件,同时完全兼容常用的膜式培养小室。
• 卓越的成像性能– 专为搭配细胞培养小室进行高分辨率和荧光显微镜观察而设计。
• 妥协的实验条件– 无需调整现有实验方案、标准操作程序(SOP)及工作流程,即可维持原有实验条件。
• 与标准小室兼容– 支持来自各大品牌(包括Millipore、Greiner Bio-One、SARSTEDT和SABEU)的24孔规格膜式培养小室。具体兼容型号详见[兼容性列表]。
应用示例
在µ-Plate 24 Well for Membrane Inserts 24孔培养板内的培养小室(Greiner; 0.4 µm孔径)中,原代人支气管上皮细胞(hAECs)在顶端培养20天,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在基底侧于第13天接种的共培养的荧光显微镜图像。细胞核用DAPI(蓝色)染色,HUVECs用抗CD31(Alexa Fluor 488,绿色)染色,hAECs的纤毛用抗乙酰化微管蛋白(Atto 594,红色)染色。图像显示了基底侧(HUVECs)的单层平面(A)和hAECs(顶端)与HUVECs(基底)的z-轴堆叠横截面(B),使用尼康显微镜60倍油镜拍摄。
在µ-Plate 24 Well for Membrane Inserts 24孔培养板内的培养小室(Greiner; 0.4 µm孔径)中,原代人支气管上皮细胞(hAECs)在顶端培养20天,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在基底侧于第13天接种的共培养的荧光显微镜图像。细胞核用DAPI(蓝色)染色,HUVECs用抗CD31(Alexa Fluor 488,绿色)染色,hAECs的纤毛用抗乙酰化微管蛋白(Atto 594,红色)染色。图像显示了基底侧(HUVECs)的单层平面(A)和hAECs(顶端)与HUVECs(基底)的z-轴堆叠横截面(B),使用尼康显微镜60倍油镜拍摄。
在µ-Plate 24 Well for Membrane Inserts 24孔培养板内的培养小室(Greiner; 0.4 µm孔径)中,原代人支气管上皮细胞(hAECs)在顶端培养20天,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在基底侧于第13天接种的共培养的荧光显微镜图像。细胞核用DAPI(蓝色)染色,HUVECs用抗CD31(Alexa Fluor 488,绿色)染色,hAECs的纤毛用抗乙酰化微管蛋白(Atto 594,红色)染色。图像显示了基底侧(HUVECs)的单层平面(A)和hAECs(顶端)与HUVECs(基底)的z-轴堆叠横截面(B),使用尼康显微镜60倍油镜拍摄。
ICP备案号:
沪ICP备15057650号-1
沪公网安备31011202005471
雷萌生物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保留所有版权.